第八十五章 战前就分赃(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677 字 2022-01-14

着五万秦军的白起、领着五万汉军的韩信,臣也敢言野战必胜。”

这话说的稍微有些狂傲,可李淦却听笑了,心道多半如此,到临阵野战的阶段了,若无大炮、也无火枪,就算韩白又有何计可施?

李淦知道刘钰看上去有时候狂傲,但分得清将帅职责。

为小将时,攻伐罗刹,可以豪赌一场;为方面主帅时,谋而后定,十足把握。

想着他之前已经去日本浪了一圈,直接把舰船开到了江户,这就像是西洋人直接把舰船开到了天津,如此尚且没什么损失,可见倭人的水师确实不值一提。

不管刘钰出于什么目的,这件事关系到大顺日后能否走出大洋,也关系到刘钰的命运,更是关系到刘钰一直念念不忘的南洋。

这时候还敢做这样的请求,可见自信到了极点,皇帝心里最后的一丁点担忧也消散了。

“那运粮之事呢?”

“海上运粮,比之赶海运货尚且不如,往来都是熟手。况且海上千里,其实都未必及得上路上三百里,此事不会有分毫差错。”

“若立海军部,本也该有后勤补给军需一处,自可负责。况且,商人所求者,利也,陛下给之,若如功名之于束发苦读;军勋之于披甲从军。”

李淦忍不住笑道:“功名、军勋,不还是利吗?朕也想明白了,这读书人尚且不能人人求仁义而轻生死,何必要求商人重义而轻利?”

说罢,示意刘钰起来,赐了座,唏嘘叹息道:“朕是真希望能解决自秦汉以来的大难题的。”

“外重内轻,则有军阀藩镇之乱;外轻内重,又恐重蹈宋明之覆辙。若真能解决这些问题,朕难道就不想开疆拓土吗?”

“你说得对,平准一战,你只是证明了新式军操可以一敌三,但却终究是你一手带出来的。此番征倭,陆军皆以此术,海军若也能如此,当真是天下之大福。”

“待伐倭结束,海军部当建起来,明以制度。你当尽心,定规制矩。”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很明确、很正式的提及海军部建立,明确海军制度的话。

这里面自然有个前提,那就是征倭海军大胜。

但这个前提不用说,如果败了那就连提都不用提了。

熬了十年,废了数百万两银子,若连此时锁国百余年的日本、不得有五百石船的日本都打不过,还下什么南洋?

“臣敢不尽心竭力?”

得了这句准话,刘钰也放心了。

建立海军部,也就意味着有了一整套的官僚,人亡政息的事就可以不必担心了。

水师可没有一个在朝中的水军部,这里面的意义截然不同。

皇帝这些年如此军改,兵政府仍然存在。海军部若是建立,形成制度、完善选拔体制,哪怕搞出一支法国那样的行政海军,也足以称雄了。

李淦心里盘算了一下,心道你必是也知道,小七将来是要接你的班执掌海军的,你心知肚明,朕心知肚明,小七也心知肚明。

如此你若交权,叫小七执掌,既为初战,他心里也必明白:只要胜就好,其余人的功再高,也高不过你,更不可能执掌海军,那自是虚心接纳那些参谋的意见,按部就班地执行便可获胜。

若是真的不听,刚愎自用,非要使自己居功,甚至非要有正法而不用偏偏要凸显他自己,也算是提早暴露了心性,朕也不会再用他就是。

随后又想,你既要形成制度,不贪恋海军大权,海军一事上的一些之前难办的事,此时便好办了。

日后自是要以文控武的,但靖海宫建立之后,靖海宫出身的亦可作文官。

以文控武是对的,文臣不取决于他们是否精通兵法谋略乃至战术技巧,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官职管辖权责。

但是在前面掌军、为一方舰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