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章 巴达维亚新政(四)(2 / 3)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250 字 2022-01-14

不可能,连富光也知道何时该进退,虽然对未来仍旧惴惴不安,可也只好叩谢,不得不接受。

刘钰宽慰道:“你们有钱,去哪不一样?江南好地方,美食美姬也不缺,还不像是巴达维亚这么热容易得病,而且还有投资发财的机会,如何不强于在巴达维亚?”

“我也不妨告诉你,你留下来,并无好处。一来包税是不可能的,二来你们干的很多产业,朝廷也是不允许的。那你说你留下来能做什么?地又没处买,贸易估计日后巴城也日渐萧条。”

“蔗糖产业,这几年我看是难了。日后好了,你自在松江投资,募股兴办,亦非不可。”

“朝廷爱不爱你们的钱?当然是爱的。但朝廷也不是那种守着钱财舒服的守财奴,要钱是为了花。”

“有些事,只要目的达成,朝廷花钱、你们花钱,有甚区别?无非就是一些赔本的买卖,你们不可能投钱,比如让你们去西域买地,雇人移民,你们去吗?你们肯定不去。”

“但去往鲸海移民,捕鱼捉虾,搞海产,卖与倭人,你们投钱不?若能得利,肯定是乐意投钱的。”

“可对朝廷来说,要的就是鲸海移民渐多,使得朝廷控制得住。你们出钱、朝廷出钱,对朝廷来说,当然希望你们出钱。”

“还有就像是兴办作坊,容纳流民做事。朝廷当然不希望无业流民遍地,但朝廷要么官办、要么效仿宋时制度都编入军中仍旧是做官办工人,以前朝经验来看,也不是很好。”

“是以你们不要担心,也不要觉得这是羊入虎口。真想吃你们,在这就吃了,何必还要去松江吃?”

“况且你若是去了松江,便知比你们巨富数倍者,何其多。你们这点产业,算个啥吗?松江好多是搞对日贸易垄断的、搞漕米运输的,哪一个不比你们这点产业大?他们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或是宽慰,或是恐吓、或是讲道理,刘钰尽可能不用那么粗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太粗暴的话,虽然迁走的目的也能达到,但迁走之后让他们相信朝廷、大胆投资,而不是去买地耕读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按个罪名抄家倒是简单,但抄出来的金银到了皇帝手里,有多少是用在殖兴产业上,那就难说了。

连富光心里仍旧惴惴,这时候也只能道:“若真如此,我等也愿意听从朝廷的安排。其余田产之类,皆可抛售。但这祖宅,还请大人高抬贵手。我只盼安排一些老家人在此看守,时时祭扫。”

刘钰笑道:“你也不必想着如同被流放一般,又不是不准你们回来。朝廷早有规定,身家巨富登记在册者,出海也不是不行,但两年之内是要归来的。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是有信心的。”

“到时候,你手里的钱多半换成了股票、债券,去到别处这都是废纸,自会主动长留。”

“你们真要跑,也没地儿去啊。对吧。去欧洲,你们虽懂荷兰语,但终究是外人,且不说你们给朝廷纳投名状夺下了巴达维亚,便没有此事,去了也是受人欺压的。”

“让你们迁走,我早就考虑过,你们迁走的抵触不会太大。只要说清楚了朝廷的政策,免了你们各种阴暗的猜测、不安,其实真的没什么。”

“你之前说,你不算豪强。这么说,倒也不全错吧,毕竟你们不是汉代的那种豪强,土地数万。你们主要还是做生意,手里的资产多半还是流水、现金、债务。而土地什么的,在荷兰人的统治下,你们也不会多。”

这话倒是说在点上了。

这些人不算是地主阶级,他们其实土地等不动产,并不多。包括糖厂之类,这几年不怎么赚钱,也都是包租出去转手了。

他们算是殖民统治下的一个特殊的阶层,说是买办吧,又不是;说是狗腿子吧,好像难听点。

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