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不可否认,那位和我们作对的公爵,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格兰维尔在这里,引用了荷兰一些社论的说法。很显然,这一套分析模式,对于他们而言过于熟悉,因为这是很标准的在欧洲大肆宣扬自由贸易的中国那群人的标准格式。
矛盾、标本、本质、阶级……这些东西,这些年就开始在欧洲流传。
阿姆斯特丹和日内瓦,此时是欧洲的两大言论中心,也是欧洲的两大金融中心。毕竟一个是商业资本先取得统治阶级地位的地方、另一个是“新教的罗马”。
荷兰有很多的法文报纸,或者法国的很多反对派就在荷兰或者日内瓦发社论和评价。
在大顺确保了荷兰的中立地位和东西方贸易走私中转站的经济地位后,荷兰这些年颇有点中兴之态、蒸蒸日上的意思。
虽然这个蒸蒸日上,是以北部农业省的衰亡、来顿等地的纺织业全面崩溃、行会被摧毁、地方寡头派全面压制了小农和小生产者行会为基础的,金融和商业的蒸蒸日上。
但总还是可以说算是蒸蒸日上的,只要把那些衰亡和崩溃的排除在外即可。
荷兰的一些社论,实际上就是大顺这边的宣传机器。而格伦维尔引用的这一篇,却真的不是出自刘玉之手,而是出自大顺的新学派或者实学派,自己按照那一套方法论和三观,推出来的。
推出的这个结果,听起来还是挺耸人听闻的:激进的、好战的皮特,是保守主义者?只是按照旧时代的逻辑在扩大旧时代的范围?
初听上去,没人相信。
但事到如今,却有一些人品出了一些滋味,貌似真的如此。好像,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