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体系,从而形成对以西地区的暴力碾压优势。
也即,假设或许万一可能通过改革、而且彻底的席卷全天下的暴力的革命,完成华北华东沿海地区工业化、瓦解小农经济,即便有外部市场,也得确保工业化地区的转型剧痛是可以承受的,那么也只能依靠移民。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其实只能容纳几百万的产业工人,不可能再多了。总得给那些既受到冲击、又不可能找到就业的破产小农,找条活路。
自耕农,赚不到什么剩余价值,也就无力花钱去雇人移民来此。
只能依靠工业、大种植园等,能够赚取剩余价值的经济体,来拉动移民。
本意就是:契约工,八年所能创造的价值,在支付船票、支付购买120亩北部土地的钱、八年的衣食之后,依旧可以为雇佣者创造足够的剩余价值。
那么,移民就可以源源不断了。
当然,就现在来说,此时此刻,能够在八年内创造这么多价值的产业,在金山地区,有也只有挖金子这一个行业。
资本又不傻。
所以,以大顺这个封建王朝的水平,此时也只能在这里尝试财阀制。
即由大顺朝廷先出资,建起来一批棉花田、纺织厂,也算是以工代赈,解决占用黄河无人区的问题。
等到建起来、起步之后,则直接出售给私人,扶植财阀寡头,由他们控制这里的棉花田、纺织业、金属加工、采矿、金融等。
这些人,可能是军功贵族、可能是皇室子弟、可能是皇商、可能是作为皇帝的封赏——至少,让这里的“封地”有意义。否则的话,军功封地,封一片数万里之外的荒地,那是无意义的。
将来他们是被百姓推翻也好、是进化成军国容克封建财阀也罢、亦或者是保持这里浓厚的封建残余,那不是现在能管的,最终还要看北美西海岸的人民自己了。
当然,也可能得靠大顺本土这边。说不定将来天翻地覆,最终要解放全天下,也未可知。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目的是移民,而且是尽可能多的移民。
在实学的激进派设想的那一套基本不现实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或许就是相对来说最效率的。
也是理论上最符合资本论的——虽然,是逆练的。
正如老马所批判的:在欧洲,劳动者虽然自由,但却天然地隶属于资本家;而在垦殖殖民地,则必须以人为手段,来创造这种隶从。
刘钰所有在扶桑的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来的。
老马说:一个黑人就是一个黑人,在一定情形下,他能成为奴隶。离开这种情形,他就不能成为奴隶。
一架纺棉机就是一个纺织棉花的机械,在一定情形下,它能成为资本。离开这种情形,它就不成资本。
正如黄金本身不是货币……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一种历史的生产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情形”。
而刘钰在扶桑的政策,就是创造这种情形,利用国家的强力手段,而不是依靠自发的积累兼并分化人口增加等,强行创造出这种情形。
靠自发积蓄、兼并分化、人口增加等,不是不行,而是太慢。
他等不及。
他要使得一个华北的华人,在这种情形下,成为在扶桑被剥削的雇工;使得荒芜的金山谷地区的土地,在这种情形下,成为一种可以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料。
并且确保,资本能够在这些华人雇工的身上,榨取出远超过船票和八年衣食的价值。
且,在支付了船票和八年衣食后,所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年均收益,要大于在大顺囤地、买地、租佃的投资回报所得。
而要做到这一点,西班牙是关键。
因为西班牙早走了二百年,人口足够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