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拉人过来。
在枫林湾:
良好的气候、国有土地的份田家庭农场购买政策,使得这里成为安置移民的终点。
所有来到扶桑的移民,如果不是第一时间越过山口去新益州的,那么最终都会选在这这里购买自己的土地,成为一个自耕农。
或许,不久之后,北部苦寒地区又发现了金矿,于是新一波的淘金热,以这里为出发点。但这已经无法带动更多的移民,因为金山那就有许多成手的淘金者。
正如刘钰当初所计划的那样,金山在一次次火灾中被焚毁、又被重建。
这使得枫林湾的木材加工产业,迅速成为了城市的基石。
由木材加工业、粮食基地等产业链发展出的造船业、运输业,使得这里成为大顺的扶桑殖民地造船业中心。
而这里安置的广大的自耕农,也使得枫林湾,成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
本地的粮食、牛马、木材、毛皮、酒类等,都要在这里交易。
南部的盐、纺织品、硝石等,也需要在这里交易。
在金山:
金矿的开采,很快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十余万人口的城市。
这里急需的粮食、木材等,依靠着枫林湾的商船,运送到这里。
商船回去的时候,载着这里的盐、棉布,完成一个基本的循环交易。
谷地的棉花种植业,发展起来了,有利可图了。
扶植起来的大地主们,成为了这里的种植园主,每年都需要从大顺这边雇佣便宜的契约工。
每年到了摘棉花的季节,大量矿工的妻子,会来到这里做季节工,摘取棉花。
轧花机的使用,使得棉花和棉籽的分离效率大为提升。
这里良好的气候,使得这里的棉绒长度极佳。
大量的棉花,被输送到了金山,那里成为了整个南北美洲西海岸的纺织业中心。
大量的女性,在这里从事棉纺织业。
鲁西地区的土布,本来就很粗很厚实,非常适合劳作穿,改良之后,尤其是适合作为矿工的衣服,因为粗实厚重。而这里的移民,本来又基本来自鲁西,于是这种布成为了劳作者、金矿工人、垦荒者的最爱。
这里生产的棉布,除了供应本地的矿工,也供应给北方的枫林湾的自耕农,因为那里无法种植棉花,类似于大顺对东北地区的棉布贸易。
更多的棉布,则通过货船,运送到南方。
在墨西哥,于当地市场进行贸易。
在巴拿马,通过狭窄的陆路,穿越到大西洋,甚至开始和大顺本土参与三角贸易的棉布发生了冲突。
在智利,这些棉布被交换成硝石、鸟粪石、或者铜块。这些硝石、鸟粪石,又通过运人来的船,运回去,成为大顺胶东、京畿、苏北、苏南等先发地区的肥料。
于是,一个横框太平洋的新三角贸易,大大降低了运人的成本。
商船在威海或者胶州湾,装满人口。
将人口运送到金山,或者去挖矿、或者去种棉花、或者去织布、或者去摘葡萄。
运人船卸了人,再装上金山的棉布、葡萄酒等,前往南美的智利。
在智利销售后,装载着智利的鸟粪石、硝石、铜块等,沿着经典的马尼拉大帆船洋流航线,返回大顺本土。
西班牙积累的金银、大顺本土对鸟粪石和硝石的急需,都使得跨太平洋的三角贸易不再是单程的无利可图,也不再是回程的时候不知道运点啥。
于是,运人的成本,一降再降。
或许,因为朝廷的经济管控,除非是运人船,否则是不能从事硝石贸易的。显然,这种管控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且,这种管控,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因为,西班牙从不是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