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一章 王安石出 今日为尾号3753加更!(1 / 2)

对于召唤人才陆衡一直是十分的严谨,这次灭方腊、孙权占领荆南一共奖励了6次召唤次数总计8次,也就是说必须召唤5次。

如今前三次统帅召唤分别召唤了韩韬、彭玘、刘法,然后又改内政人才召唤了吕惠卿如果不豪赌全部用掉召唤次数的情况下,陆衡还有1次的召唤机会。

对于吕惠卿,陆衡还是觉得不够起码要‘圣相’李沆、王旦、富弼这样级别一个大才。

“系统我要继续召唤内政型分类英豪!”

当陆衡看到这名单立刻眼前一亮,除了司马光这个‘砸缸’以外其他都是能臣,那怕范纯仁就是范仲淹的次子也被称为‘布衣宰相’虽然也达不到李沆、王旦、富弼的高度,但是却也是一个‘明事理之人’不是那种为了党争而争的人。

当时王安石被贬后司马光等人抬头,各种改革的政策陆续被废,范纯仁对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

范纯仁为人正直、思想保守一度是保守派的人物,却不会因为党争而废公,能够清晰的看出政策优良,不似某些人为了党争而争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地步。

而且陆衡看到内政分类最大奖应该是王安石最高100的政治能力,此君大名鼎鼎不用再多过介绍,范仲淹的新政更似中药而王安石的改革则是猛药,其实当时北宋的形势不改革是慢性死亡,改革成功则是可能会中兴也可能结果不尽如人意却有更多的可能性,现实却是在不断的新旧两政来回反复导致国力日益内耗。

除了范仲淹和范纯仁外吕公着、章惇都是能臣,二人一新一旧,先说章惇是一位新党的拥护者,追究司马光等人割地给西夏的罪责,剥夺司马光的追封,劝谏宋哲宗下诏掘墓鞭尸就是这位。

{();} (ex){}  从某些角度来说此举大快人心,不要说什么司马光不通政治和外交,一个能够着写之人会不懂政治、外交?

要知道同样是史书一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皇和能臣,可见通史、学史、用史是帝皇和能臣的必修课,一个通读历史的历史学家绝对不会是一个不知外交、不知军事的无能之辈,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为了个人利益罢了!

而吕公着则是和之前范纯仁一样倾向于保守派,但是此人与司马光只会割地给西夏不同,吕公着上书十事疏,认为人君即位,要修德以安百姓,修德最要紧的也是首先要办的是“学”,给出了抛开新政如何长治久安的方式,在这就不展开一一枚举。

陆衡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不是司马光就行,如果真抽到此人也就只能做做史官,还别说大宋现在还真没个像样的史官。

陆衡一看好家伙王安石、吕惠卿齐齐而出内政分类大奖获得,看来今日运气真的不算差,既然如此趁着红再来两次武艺分类,只留下一次召唤做备用即可。

果不其然也许是灭了孙权让孙吴的龙运加持给了大宋,之后连续召唤出的是毕再遇和折御卿二人,今天果然红的一塌糊涂,当然召唤剩余次数只剩下了1次,如果不是保留一次保险陆衡看自己那么红想再召唤一次。

折御卿第三代折家军杰出代表人物,折家将终于出世了一员大将不过折家将人才太多陆衡也不知道此人事迹看了介绍后才知道,此人活跃与北宋初期的宋辽之战以武勇着称,宋史上就有数次记录活捉和阵斩敌将可惜38岁就英年早逝,值得一提此人很可能是是佘太君的哥哥。

毕再遇南宋中期少有的统兵大将,不是第一次上榜却没有抽取到此人,比岳飞等人晚出生了两代,在开禧北伐有亮眼的表现,可惜开禧北伐后宋宁宗一战被打怕了再也没有什么军事行动,想必毕再遇一定有生不逢时之感。

{();} (ex){}  整整一共七次召唤分别有韩韬、彭玘、刘法、吕惠卿、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