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宣宗文武——汪肇、谢宾举、聂铉等(7 / 8)

史事讲将 徐夏半生 10303 字 2021-12-24

“是否能够得到知遇是人的天命所注定的,我不会为了自己的官位屈枉自己的内心”。所得官俸,大都散济亲友故旧之贫困者,以至死去无以为殓,自幼力学,潜心研究《春秋》,得其微旨。善诗,作品多反映年华迟暮、仕途艰辛的内心痛苦;也有写景寓情之作,情景交融,文笔清新,诗风淳朴,在明前期诸家中自成一体,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格楚楚”。除参编上述典籍外,还著有《古崖诗集》,选入《石仓历代诗选》。

潘文奎,永嘉昆阳村人,字景昭,愚庄其号也。治书,年三十岁,浙江丙子,乡试第五十四名。奉使朝鲜安南诸国,擢知河南许州事。以事当降,寻召还,改左春坊司直郎,未几朝廷遴选廷臣重厚堪任字牧者,升汉阳府别驾。以纂修国史召至京,十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参议,后衣锦还乡。

太平,蒙古瓦剌部首领,迁使向明朝进贡,并请封位,成祖敕封为贤义王。不久,叛明,从顺宁王马哈木迎战成祖之亲征军,败于土剌河,后修好仍贡如故,其部下为马哈木之子脱欢所并。

阿鲁台,明朝东部蒙古首领之一,曾先后拥立鬼力赤、本雅失里阿台为可汗,而自称太师,专权擅政。受明封为“和宁王”,遂与瓦刺对立,为瓦剌部脱欢太师所杀。

周安,抗越爱国将领,其事迹载入《明史》,死后追封都指挥同知,并子孙世袭。安南臣子黎氏作乱,屠安南国君及其宗族自立其子为帝,安南残存宗室逃入南京,请求朱棣帮助复仇,于是中越两国交恶,朱棣用兵安南,张辅指挥了这场战争,征服安南并郡县之纳入明朝版图,但安南民心不附,为尔后的变乱埋下了祸根。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安南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安南地方官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会盟,起兵抗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明军守军渐渐不支。宣宗调集明军主力围剿安南救援明守军,但经“宁桥之役”中伏大败,明朝安南守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黎利进而率数十万安南大军,围攻明朝在安南军事重镇乂安。周安作为镇守乂安主将率所部明军与安南军激战,不料部分明将胆小怕死临阵叛变,战局恶化,黎利派人劝降周安,周安大骂不止,誓死不降,但终因寡不敌众,所部深陷敌阵,周安最后大呼“我是天朝的臣子,岂能死于贼手”,与指挥陈麟跃起夺贼刀,手刃敌军数人后皆自刎殉国,所部明军近万余人全部力战壮烈殉国,明朝政府感其忠烈,宣宗乃追封周安为都指挥同知,并子孙世袭,其事迹载入《明史》。

夏旭,江西永丰人,一作九旭,农民起义领袖。江西濒江八府久雨成灾,次年又遭旱蝗,夏旭率饥民数千人,据大盘山起义,自称都督,同年十月,官军袭破山寨,被俘杀害。

黄骥,全州人,中乡举,为沙县教谕。永乐时擢礼科给事中,常三使西域;仁宗初,上疏言:“西域贡使多商人假托,无赖小人投为从者,乘传役人,运贡物至京师,赏赉优厚。番人慕利,贡无虚月,致民失业妨农。比其使还,多赍货物,车运至百余辆。丁男不足,役及妇女。所至辱驿官,鞭夫隶,无敢与较者。乞敕陕西行都司,惟哈密诸国王遣使入贡者,许令来京,止正副使得乘驿马,陕人庶少苏。至西域所产,惟马切边需,应就给甘肃军士。其冈砂、梧桐、碱之类,皆无益国用,请一切勿受,则来者自稀,浮费益省。”帝以示尚书吕震,且让之曰:“骥尝奉使,悉西事。卿西人,顾不悉邪?骥言是,其即议行。”后迁右通政,与李琦、罗汝敬抚谕交阯,不辱命,使还,寻卒。

吴管者,蒙古族,恭顺伯把都帖木儿(吴允诚)之子,明朝广义伯,初居甘肃塞外。随父吴允诚归降明朝,居凉州耕牧。吴允诚与兄吴克忠、吴克勤,从明成祖征阿鲁台、本雅失里后,吴管者与母留守凉州,原归降明朝的凉州卫“鞑官千户”虎保、永昌卫“鞑官千户”亦令真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