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绩卓著——刘大夏(3 / 4)

史事讲将 徐夏半生 4472 字 2021-12-24

些不愿失去兵权的人所为。”由此,阴谋未得逞。

孝宗曾经对刘大夏说:“遇到事情总想召卿来商量,又担心超越卿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卿用揭帖文书呈上来。”刘大夏磕头说:“对事情的决定,外边的交付政府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揭帖易滋长弊病,不可作为后世效法。”孝宗称好。又曾问;“天下何时太平?”刘大夏答:“求治不能太性急,不过用人行政全都与大臣面议,恰当的再实行,时间长了天下自然太平。”刘大夏曾经趁机提到四方镇守宦官的危害。孝宗询问详情,刘大夏答道:“臣在两广见到诸文武官的供应比不上一个镇守,其耗费可知。”孝宗说:“祖宗设置这些已很久,怎能一下子革除。不过从现在开始必须像郑原、麦秀那样廉洁的才能任用,不然则罢免之。”刘大夏磕头称好。刘大夏每次被召见,跪在御床前,孝宗往左右一看,近侍都退避走了。刘大夏曾有时回答问题时间长了,疲惫得起不来,孝宗就喊司礼太监李荣扶他出去。一天早朝,刘大夏本该当班,孝宗碰巧没见到他,第二天告诫刘大夏说:“卿昨天未上朝吗?担心御史纠察,没有立即召见您。”其受孝宗宠爱如此深,特别赐他玉带、麒麟服,送金币、上等醇酒,岁时不断。

孝宗去世后,武宗即位,刘大夏奉遗诏请求撤去非定额内的四方镇守宦官,武宗只撤去均州齐元,刘大夏又主张应撤去镇守宦官二十四人,又奏减皇城、京城守卫宦官,都未被接受。不久,刘大夏列举应当淘汰的传奉武臣六百八十三名,被批准。大汉将军薛福敬等四十八人也该削去官职,薛福敬等故意不入宫侍奉来激怒武宗。武宗立即命恢复薛等官职,而要求兵部回答详情,意欲加罪,宦官宁瑾磕头说:“这些是先帝遗命,陛下列入登基诏书,不宜问罪。”武宗才放弃追查此事。宦官韦兴在成化末年因有罪被长期罢官,这时靠巴结得以镇守均州。言官纷纷谏阻,刘大夏等再三争辩,武宗都不理。刘大夏又奏道:“镇守宦官,如江西董让、蓟州刘琅、陕西刘云、山东朱云贪婪残暴尤其厉害,请求审查惩处。”武宗不高兴,刘大夏知道自己意见不被采纳,数次上奏章请求辞官。

武宗下诏加封他太子太保,同意他返乡赐敕书、车马返回,按旧制供应粮食和役仆,给事中王翊、张襘请求留住刘大夏,吏部也要求留刘大夏,武宗不理。

刘大夏忠实诚恳,为孝宗所信任,忘我报国,对权贵近幸多行抑止,曾经要求严格考核勇士,为刘瑾所恨。刘宇也恨刘大夏,就与焦芳一起在刘瑾面前进谗言道:“抄刘大夏的家,可得边费的十分之二。”借田州岑猛的事,将他逮捕下到诏狱,刘瑾要以激变罪判大夏死刑,都御史屠滽不同意,刘瑾谩骂道:“即使不死,可以不去戍边吗?”李东阳从中调解,刘瑾探知刘大夏家贫穷,就判其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起初拟戍广西,焦芳说:“是送他回去吗?”于是改戍肃州。

刘大夏已有七十三岁,穿着布衣徒步经过大明门磕头而去,观者都叹息流泪,父老百姓携筐送吃的,刘大夏所到之处,人们为之罢市、烧香祝刘尚书生还。等到了戍所,各部门怕得罪刘瑾,不送食品不来慰问,儒学生徒送吃食给他,一到操练,刘大夏总是扛戈站进队伍。主管人再三推辞,刘大夏说:“军人本来就该服役的。”他只带来一个仆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带子孙,他说:“我为官时,不为子孙捞好处,现在年老被罚,怎忍心令他们同我一起死在戍所呢?”刘大夏已经遣去戍边,刘瑾还借其他事二次罚他送米塞上。

刘大夏被赦免返乡,刘瑾被诛杀,恢复他官职,后退休,清军御史王相请求恢复刘大夏月粮和年役,录用其子孙,主事的宦官始终恨他,不答应。刘大夏回家后,教子孙种田谋生。稍有盈余,就分送给故旧宗族。预先自作墓志铭,并说:“不要让人用饰美之词,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