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就是陈景行率领着主创上台的过程及上台后,经历了他听过的时间最长的掌声。
掌声是否最大不好判断,但确实是他印象中历时最长的。
当然维持这么长的掌声的主力主要是参加首映式的影迷发出的,托这个能容纳七百多观众的亚洲最大imax影厅的福,即便记者、影评人和明星们为数不少,但影迷仍旧占了将近一半的数量。
台下最中间区域的参加首映礼的嘉宾们也对环部四周的影迷激动的掌声欢呼声口哨声有些咋舌。
陈四成略带酸意的说道:“《唐探3》点映和首映的时候我都没见过这么热情的影迷,所有影迷见面会上就算是浩然的粉丝也没这么夸张。”
一般来说,在首映礼或记者、影迷见面会点映场次上,嘉宾、影评人记者之类的他们自然会鼓掌,这是礼貌,不过也可能收了钱,吃人嘴短。
但影迷除非是流量粉丝,这么狂热的捧场可不常见。
一旁的郭凡和陈四成有一同“赴美游学”的同学之谊,地位相当,关系不差,所以也没什么顾忌,毫不客气的回道:“你那《唐探3》属于是系列最差了,影迷肯鼓掌就知足吧。”
如果是往常听到这种话,陈四成自然是要反驳的,不过此时他嘴唇蠕动了两下,只是默然叹了口气。
他对《唐探3》付出的心血是远超前两部的,同时也是真切的觉得《唐探3》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唐探3》应该是三部里我认为,场面最大,视觉效果最震撼,最刺激,最爆笑,主题最高的一部!”――这是他的原话,而且是真情实感的。
《唐探3》的主题可是反战内核啊,这么高的立意我自己都感动了,你们难道看不出来?
这种心态其实并不稀奇,毕竟在导演心目中,电影就是自己的孩子,拍摄耗费的心力越大,对孩子也就越加珍视,导演其实是没法客观评价自己的电影的。
尤其当一个人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成功后,产生自负是再自然不过的,还有媒体和粉丝的赞美,周围的工作人员和依附他资源的演员也只会吹捧,不会唱反调,正常人都会失去对自己的客观认知。
我的才华真的有这么好,我的演技真的有这么棒,在这个考试那个招录中拿到第一名第二名就是我的真实水平,你不服就是在嫉妒我,是仇富仇星心态,是指责型人格。
批评和贬低的声音不是同行的阴谋针对就是俗人水平不行欣赏不来我的才华,他们对此是真情实感的觉得愤愤不平。
更别说陈四成确实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北爱》到《唐探》,基本没有失手过,还是第一个开辟了成功的系列电影ip的人,《唐探》上映的时候,《矩阵》还没拍呢。
要不是有陈景行,有郭凡,陈四成早就觉得自己是华国商业导演第一人了,比现在还飘。
其实电影届比陈四成还疯的大有人在,某第五代诗人大导演自负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事实上,陈景行也是俗人一枚,他之所以还能保持冷静,没有飘到外太空,根本原因还是他对自己的电影是怎么来的心知肚明。
不止没有飘起来,心中还始终有种“影迷期待太高,等抄完了,之后该怎么办”的担忧。
陈四成则没有陈景行的“顾虑”,毕竟他的电影虽然其中涉嫌了一些“借鉴”,比如《唐探2》中对《双童》作桉动机和道家概念的融合。
但基本都算是他本人的作品,所以没有一个“镜子”时刻来提醒他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不过显然,陈四成从《矩阵3》上似乎看到了一面镜子。
人对自己的“孩子”很难客观评价,但对别人的作品往往看的更清。
《矩阵3》无论是科幻概念、还是思想性,亦或视听奇观都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