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耽罗岛,因为到了这个岛上补给休息的人,便就是假托高丽长公主之名的李清照了。原计划她们在那里休息后,在迎接的人带领下北上耀州港,再去辽阳。现在便就从那里向西到天津港上岸,这样海上路程能缩短,又可避免她在陆上的转辗折腾。
一切安排妥当,萧嗣先终于到了辽阳,不过这个花花公子只关心自己的府邸安排如何,并直言这里的事情都按他兄长安排的去办,他没有任何意见。于是,郭啸拉着他下面的几个做事幕僚,三下五除二地就将事情安排妥当。
此事耽搁了没几天,秦刚担心李清照会先到析津府,便带上其余的亲兵急速启程。
他心虽急,但毕竟正规上任,还是只能走西线官道。
暮春的风沙依旧还是有点凛冽。秦刚一行快马加鞭,终于在这天天黑前抵达了辽国中京大定府【注:现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此时日头已西斜,将这座北方巨城的剪影拉得老长。虽然多是夯土造就的城墙,但依旧以其巍峨的身姿,透着契丹王朝的雄浑气度。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啸早就命人拿着两人的调任诏令,快马入城先行通知官驿预备,等到秦刚他们到达时,驿丞早就出门迎接,并已安排了最好的院落,吃食、热水等等也一应准备好了。
秦刚点点头,对驿丞的安排表示满意,正想挥挥手让他下去时,对方却向前凑近了两步说:“禀报徐集贤,驿站中正好前天也来了一位要去析津府上任的官爷,说要在此等候大学士,并留了名帖在这,不知徐集贤方不方便接见?”
秦刚接过驿丞递过来的名帖,只见上面写着“大辽中书前着作佐郎、析津府军事判官张珏。”然后,旁边小字注明“乾统三年进士榜七,表字仲珩”。
大辽进士,不过看姓名、表字,应该是汉人,秦刚点点头道:“我稍候更衣休息一会儿,便可请这位张判官过来一叙。”
差不多半个时辰后,张珏毕恭毕敬地赶来求见。秦刚客气地请他进来,两人便依礼对坐,郭啸亲自在一旁进行调茶伺候,室内茶香袅袅,气氛看似融洽,实则却是有点相互提防并打量的紧张意味。
一阵寒暄过后,张珏啜了口茶,脸上挂着文人特有的、略带感怀的神色,话锋看似不经意地打开:“陛下今年首办春钩诗会,徐将军文武双全,诗会夺魁,此乃大辽近百年来所罕见之景,实令我等汉家士人仰慕不已!想来在这北地朝堂之上,能跻身如将军这般高位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这般的才俊贤良要是多上几个,我大辽之汉唐礼乐再兴、中华文化重盛之梦,必不久矣!”
秦刚听得张珏的开场之言,面上一直保持着微笑,内心却是暗暗皱眉不已:他如今差遣虽是武将。但毕竟已得了集贤殿大学士头衔。就连这里的驿丞都明白开口称他为徐集贤,而这个张珏既然知道他诗会夺魁之事,却仍然称其为将军,却是在刻意在强调他的武人身份。
不过,之后提到了此次诗会将要成为再兴大辽国礼乐文化,便就是典型的辽国汉人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根在大宋,辽国这里是异邦,反而因为辽国占据着幽云之地,同时又在时间上更加承袭隋唐,从而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文明的正统延续。
秦刚目光微动,不动声色:“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等既食大辽俸禄,自当为陛下尽职守忠。陛下不以臣出身见疑,委以重任,凡有叛贼作乱,徐某必上马引刀;如有文化教化之需,臣便就下地执笔。武以平天下、文以教万民,君有所授命,臣子必用命!仲珩以为如何?”
张珏闻言后,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钦佩与感慨:“将军忠义,令人敬服!方可高见,更是令下官茅塞顿开。下官自前年侥幸得中进士,一直在上京中书省内做些抄写誉递之事,常觉自己碌碌而为。这次得奉魏国王调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