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定远的鼓动(1 / 2)

最后一个上台的是李定远。

方方正正的脸,不像高小月那样上来给人一抹惊艳,也不像顽皮的郭平那样给人一股天才就是我这样的错觉。

李定远给人的是一股扎实之感,文气,亲和。

“我叫李定远,来自京大法律系。

我不像高同学和郭同学一样,是学经济的,但我跟学经济的关系很好,因为只要我有时间的时候就会去经济系蹭课。

所以,同学们常说,我是经济系的第124人。”

“有同学可能奇怪,为什么我一个法律系的,会混到经济系来。

这很好理解,因为经济系可以在大学的任何一个阶段去展开社会实践做调查,作总结,还能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而法律系,在浩如烟海的专业书中,得学习三到四年的时间才能有机会参与法律实践。

我是晥省人,不像郭同学那样是高中毕业直接参加高考,而是像高同学那样,先当了两年的知青。

晥省和咱们这边不太一样,每年要种两季田,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农活儿中度过的,说实话,很累。

但和郭同学一样,我做事情讲究方式方法,下乡的第二年,我就在下乡的所在地成为了当地的大队支书。

带领着乡亲们科学种田,推广高产的水稻品种,利用自己的所学尽可能的帮助乡亲们多收几斗粮食。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在南方,人们下田是不穿鞋子的,水田里光着脚踩进去,脚就会陷入泥巴里,小腿上时常会有蚂蝗吸附在上面吸血。

可水稻的种植就是这样的环境,每个种田的人都要经历。

所以你们耳中听到的和书本上学到的南方温暖其实也不都是美好,大家都很辛苦。

在学习的机会和氛围上,我其实是羡慕你们的,有这样漂亮的学校,有这样尽责的老师和校长,愿意利用一切机会帮你们提高见识。

时下的政策上,更是对你们很有利,你们只需要努力学习就可以有一个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这在我当时,甚至我的很多下过乡的同学眼中是奢侈的。

我最大的同学年龄有三十多岁了,而且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知道知识可以给他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和努力。

你们还年轻,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年纪,身体的精力都处于最美好的时候。

学习不仅仅是你们自己的出路,也是更好的建设国家的机会。

改革正在推进,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谁是人才?你们才是!

是做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普通人还是成为一个有大学学历的人才,路其实就在你们脚下,距离你们也只有一步之遥。

怎么选择,相信不需要我再多说。

同学们,努力吧!”

演讲这种行为还是要讲究人群的,比如台下都是女人,那就叫脱口秀,台下都是孩子,那就叫鼓励,台下都是男人,那可能台上的是小胡子。

三个人连番鼓动,台下的孩子们早已经热血沸腾,恨不能压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现在就做他几套卷子去。

老陈脑袋歪过来。

“这几个孩子说的真好,你看台下的孩子们都要被鼓动的眼睛都冒光!”

“我咋看着他们好像要革命呢?”

“你说点好听的不行啊!”

“差不多就得了,过犹不及,这俩月把孩子们的心气儿保持住就差不了多少,要真有几个能考中清北的,那也算是咱们学校彻底打开局面了。

明年的招生,就会有更好的苗子进来了。”

李定远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也下了台,老陈上去又鼓动了一番,宣布解散。

中午这些京大的都在学校食堂吃饭,看着又是肉又是蛋的,总觉得京大的食堂档次好像不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