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明知道自己英语水平不及人家,为了防止自己出丑,肯定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了。
讲普通话,你老外根本就不及咱东海市人,郑志学内心里有这方面自信知道不。
要说从个人角度出发,极致的个人自私,郑志学还真有点跟郑海鹏相似。
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来,这老郑家的徒子发孙基因还真的差不了多少。
\"没问题的啦,现在你说说你的想法和计划吧,如果我认为可以的话,会派人去联系你。
只是,听到你介绍的内容,不知道是否能唤起我对他的兴趣。
请吧,郑董事长。\"苏晓刚拿出自己洋腔拔调的语气,心里想,老外来东海市不都是这个出息嘛!
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顶多也就是个二流子。
来到东海市摇身一变,就成为众人追捧的电影明星一般。
东海市人盲目的对老外的追捧,不过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人被全民崇拜,他们也就飘飘然了。
苏晓刚利用这一点,对郑志学发号施令。
你还别说,苏晓刚这一招还真的管用。
至少,现在用在郑志学身上是管用。
\"哦,是这样的,我呢,原来是搞服装设计与加工这一类的行业。
最近几年,所有订单都来自高盛集团公司,且,利润微薄,我不想在累着。
我不知道罡小苏先生是否了解服装行业,他属于人工密集型加工型企业,以速度与节约人工成本来作为企业的利润支撑,赚钱极为辛苦。
由于获利微薄,我决定将服装加工业转型升级。
如果,罡小苏先生感兴趣,我诚心诚意的邀请你亲自来我们服装厂实地考察。
其他我不敢保证,提供厂房这一块,我敢说在东海市我说第二,就没有人敢在我郑氏企业面前说第一,这还真的不是吹牛皮!\"
郑志学说得铿锵有力,苏晓刚听了捂嘴偷笑。
心里想,还什么郑氏企业,混到明年你们家郑氏企业就要六国全归司马懿了。
人家高盛集团公司,早就将你们郑氏企业纳入自己的腰包了。
只有你们这些蠢驴,还继续相信郑氏企业是独立门户的存在,真是笑死人了。
郑志学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说大话、吹吹牛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苏晓刚也乐意接受。
可这一会在他心里,那曾经的姚欣怡,苏小妹、谢晓梅、谢昊明、苏小三、薛峰等等一批人,苏晓刚对他们中没一个好印象。
包括姚欣怡的爸爸姚向阳,姚欣怡妈妈巫晓兰,还有他见过的谢天罡、巫晓芬、巫小青等等。
但凡被苏晓刚接触过的人,他对这些人连见上一面都感觉丢人。
倒不是苏晓刚认为自己地位被抬高了,关键是跟这些喜欢内耗的人在一起,苏晓刚顿感费力。
他想活得简单点,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不想给人打工。
如果这辈子靠给人打工翻身做主人,那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纵观未来,遥看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生命旅程,苏晓刚得出来的结论是: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你就得自己大胆的跨出固定而又稳诚满足现状的圈子。
靠给别人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一辈子的人,是个只擅于满足现状的胆小鬼所为。
在这样的一群人中,不以欲望与追求作为人生的生活过起点,而是以所谓的固定收入,铁饭碗,作为自己生命中的起点。
不愿付出,害怕更多的担当与承担,只求平安过度,将自己的生活成本降低到最低。
只要不超出自己能力能承受的范围,就能坚持到退休的那种人,作为普通人的中的一员,是很难走向人生的金字塔尖。
一个人一生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