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南北殊途(3 / 4)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5397 字 21天前

一步,两人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近得能看清彼此眼中的情绪。
她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讥讽:“实话实说?我看你是装不下去了吧!从前在蒙学里,你还会替我背锅,如今倒是学会了同我摆郡王的架子,学会了同我谈公事公办了?怎么?不做你的治世能臣了,要做那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了?”
“做什么都行!” 杨炯猛地提高了声音,语气里满是正气,眼神也变得愈发坚定,“只要能让大华的百姓安居乐业,只要能让大华屹立在这世界之巅,我杨炯便是做乱臣贼子,做千古罪人,也认了!”
“哈哈哈!” 李漟忽然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湖心亭中回荡,却带着说不尽的复杂,有委屈,有愤怒,还有几分悲凉。
她笑了许久,直到眼角泛起红意,才渐渐停下,眼神里的怒火却更盛了:“好呀!好一个为了百姓!好一个为了大华!你杨炯真是清高,你梁王府真是高尚!就你们一心为民,就你们能以天下为己任!如此说来,朕就是那昏庸无道、误国误民的昏君不成了?”
杨炯闻言,只是轻轻耸了耸肩,语气依旧直白:“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亦惟君。陛下是明是昏,不在于臣怎么说,而在于民心怎么看。”
“你这是在教训朕吗?” 李漟的声音骤然冷了下来,眼神里带着几分痛楚,又带着几分倔强,“杨炯,你忘了吗?朕背《君训》的时候,你还在因为偷偷溜出学堂,被先生罚抄《臣规》呢!
那时候你怎么不敢同朕说这些大道理?如今朕做了皇帝,你倒是学会教训朕了!”
杨炯听着她的话,不由得忆起往昔。
那时候在蒙学,李漟总是不安分,要么在学堂上跟先生顶嘴,要么偷偷把先生的戒尺藏起来,每次闯了祸,都要拉着杨炯一起背锅。
有一次,李漟把先生的墨汁倒在了先生的朝服上,先生追查下来,李漟却躲在杨炯身后,让杨炯说是他不小心弄的。
那时候的李漟,眼睛亮得像星星,带着一股子不受世俗束缚的野劲儿,哪里有如今这般满身的戾气?
可如今,时过境迁,一切都变了。
李漟做了皇帝,身边围绕着的是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她提拔了王钦若、丁谓那样的 “五鬼”,显然是要培植自己的势力,与梁王府分庭抗礼。
杨炯知道,此刻同李漟说这些,她是绝不会听进去的。
当即,杨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语气变得无比认真:“如今的天下,早已不是从前的天下了。北有辽金虎视眈眈,西有塞尔柱帝国日益强盛,漠北的部落也在蠢蠢欲动,迟早会统一起来。
这天下,已然成了大争之势,留给大华发展的窗口期,不多了。大华经历了两次夺嫡之战,百姓早已不堪重负,再也经不起内乱了。”
杨炯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急切,说得无比直白:“大华想要在这乱世中立足,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推行新政。靠旧有的生产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科技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我已在西夏建成了不少纺织厂,更是要去海外搜寻新的农物,这些都能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让军队的战斗力更强一些。
同时,大华还要掌控海权,通过海路与海外诸国通商,积累财富;还要用战争和金融的手段,在诸国之间纵横捭阖,为大华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些才是大华此刻最应该做的!”
“我同你,从来都没有什么可争的。” 杨炯的声音放低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想要的,不过是大华能成为这世界的主人,让大华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乱之苦,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仅此而已!”
李漟静静地听着他的话,没有打断他。她的手指紧紧攥着龙袍的衣角,手背青筋隐现,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李漟沉默了良久,久到湖面上的风都变得有些微凉,才